- 信息來源:三一網絡 發布時間:2012-8-4 22:35:06 文字大。篬 大 中 小 ]
- 通過專家的引領、學校數字化校園建設經驗的介紹、研討以及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的分析,我們對于數字化校園建設之路有了更深、更新的認識。
1.數字化校園建設現狀分析數字化校園以網絡建設為基礎,以實現教育過程的全面信息化為目標以期達到提高學校教學質量、科研和管理水平與效率的目的。教育信息化發展了十年,但在發展中依然存在著很多問題,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學校校長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理念、認識和重視程度不夠。。2)學校對數字化校園建設投入不足。。3)中小學教師陳舊的教育教學觀念阻礙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進程。。4)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專業師資隊伍技術力量薄弱。可以看出,校長的領導力對于推進數字化校園建設起到很重要的推動作用,校長重視自然會在整個學校去推進數字化校園的建設的發展;當然,在數字化校園建設過程中,教師的理念和信息化水平也會對學校變革教學模式和學生的學習模式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2.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新認識2.1對數字化校園建設內涵的認識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僅是一個投入問題,更重要的是我們需要有軟、硬件資源的支撐。數字化校園建設需要實現從環境(包括設備、教室等)、資源(如圖書、講義、課件等)到活動(包括教、學、管理、服務、辦公等)的全部數字化。學校的核心任務是教學,是培養人,是培養具有創新能力的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那么教學和建設數字化校園又有什么內在聯系呢?這就涉及到對數字化校園建設內涵認識的問題。我們的教育需要培養創新型的人才,我們必須轉變長期以來“以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數字化校園建設正是以學生發展為本,為教學提供豐富的、可用性的資源環境,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不斷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與學的效率為出發點的。因而,我們數字化校園建設不僅是教育教學工具的轉變,它應該是在轉變老師教的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理念基礎上去規劃、設計和建設的。2.2對教學模式和學習模式變革的認識長期以來,我們的教師習慣于唱獨角戲,學生默默接受知識的教書方式和學習模式,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我們的社會更加渴望學校能培養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與創新能力為核心”,數字化校園建設恰恰可以為學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環境,這種環境的變換必然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模式,通過創設豐富的教學環境、資源最終達到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目的。2.3對數字化校園發展模式的認識數字化校園建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數字化校園的發展沒有終點,數字化校園的建設是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建設的過程和提升的過程,數字化校園發展的過程永遠沒有終點。江蘇省揚州中學信息中心主任倪震祥提到“自主發展模式”、“學校主導的市場化運作模式”、“精英發展模式”,三種數字化校園發展模式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發展范例。個人認為“自主發展模式”,即“區域推進模式”是未來數字化校園發展的趨勢,它能最大限度地推動區域數字化校園規模的形成,能很好地提高學校教育教學效果,并推動學校的管理創新、制度創新、教學創新和技術創新。3.對數字化校園建設的展望數字化校園建設需要我們有先進的理念,還需要新技術的支持。有很多研究者對中小學數字化校園建設方案進行了研究[6-10]。從單個學校數字化校園需求角度來看,數字化校園建設應從數字化管理、數字化教學和數字化協同交流三個方面去設計和建設(如圖一)。從數字化校園建設所運用到的新技術來看,云計算技術是未來數字化校園建設的重要技術手段。云計算是一種面向服務的層次化體系結構,云計算側重于對底層架構和資源的利用,為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件即服務) 解決了資源和帶寬的問題。在安全體系的支持下,它包括:云層(即提供系統調度使用的各類資源,包括虛擬化的知識庫資源、數據庫資源、存儲資源以及工具軟件資源和計算資源等)、中間服務層和應用層(各種應用,如教務管理系統、數字圖書館等)。相信,云計算技術在將來數字化校園建設中將起到重要作用。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特別提出,信息技術發展具有革命性的影響。在此背景下,第二屆全國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與數字化校園高峰論壇勝利舉行,有幸參加了本次活動,專家的引領和同行的經驗介紹讓我受益匪淺,相信,這些經驗在以后的數字化建設中將起到很好的借鑒作用。